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在这里读懂会计

已有3755用户贡献34299词条
 会计词吧《潘序伦传》吧 — 浏览贴子

 快速回复 共有贴子数3篇   [1]  

1 《潘序伦传》第二章 岂敢蹉跎
    罗银胜     来源:易文网  
    一

    潘序伦的家境平常,哪里有自费留学的条件呢?况且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差,以前所进的学校又都不合资格。不得已,潘序伦就去上海找前任浦东中学校长的黄炎培,请他帮忙出主意,给一个入学的指导建议。

    暌违几载,黄炎培与潘序伦彼此都十分兴奋。黄炎培听了潘序伦的想法以后很纳闷地说:

    “你还想再求学吗?”

    “是的,”潘序伦说,“将来有机会还想出洋游学呢!”

    黄炎培说:“你的志愿很好,若是你要预备出洋,到大同学院去补习英文数学是最相宜。”

    但是潘序伦早先因为在镇江中学担任英文课程的时候,自己的程度太不行了,受到同事和学生不少的讪笑,所以很想到有英文的“庄岳之间”之称的圣约翰大学去补习一番。圣约翰的入学考试,原是非常困难的,他岂能侥幸于万一?莫管它,且请黄炎培先生介绍进去做个特别生,或者能够勉强收留罢!

    黄炎培慨然俯允,答应了潘序伦的要求,给在圣约翰大学任教的朱友渔博士兼牧师写了一封介绍信。

    潘序伦拿着信,径直到圣约翰思孟堂去见朱博士。朱友渔教授看了介绍信后很客气地对说:

    “潘先生,你想入敝校求学,鄙人是欢迎的,稍后我和你去见卜舫济校长。”

    听到这番话,特别是“先生”这一称呼,潘序伦感到很惶愧,陡生了一种感愧交集的感想,因为在旧社会是断乎没有教授称学生为“先生”的。这一声“先生”勾起了他很多的心思。

    潘序伦心想,想必是因为我宽袍大褂,年纪看来,当有三十多岁的光景,况且黄先生的介绍信上又说,潘序伦曾经担任过军界政界学界种种的职务。虽然朱教授称一声“先生”,确也是对潘序伦相当的敬重。但在他的心理上,感受却大大的不同,像他这样大的年纪,本来应该做先生的了,只因他青年时代,时时更换学校,更换职业,到现在真所谓“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仍回过来做学生。潘序伦思前想后,心上好不难过!好不辛酸!

    潘序伦在朱教授引见下拜谒了卜舫济校长,卜校长很熟练地用英语与之谈话。其实他能说一口很流利的上海话和普通话,其所以用英语交谈,无非是要考验潘的英语程度如何。潘序伦很勉强地应答了他几声“yes”和“no”。

    事后朱友渔告诉潘序伦:“卜校长认为你的程度固然还差得很远,但想到你已任职多年,有了经验,且求学精神可嘉,所以收你为特别生(旁听生)。”

    这在圣约翰来说,也算是一件特别事。至此,潘序伦又重新开始了他的学生生活。

    圣约翰大学是一所出名的教会学校。1879年9月,美国圣公会主教施若瑟(Joseph Scherschewsky)将上海的三个教会学校——神道学校、培雅书院、度恩书院合并成“圣约翰书院”。1881年10月,圣约翰书院正式设置英文部,学生入学要收费,每月付墨银(墨西哥银洋)8圆。许多富家子弟纷纷前来求学。然而由于各方面的急需,单靠英文部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从1884年起圣约翰书院把预科改为半天学英文、半天学中文,并扩大招生名额。美国圣公会还派遣22岁的卜舫济到上海负责该校的英语教学工作。那时,中国人颜永京牧师一度担任院长。1888年卜舫济继任圣约翰书院的院长,逐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除中文课外,其他课程一律开始使用英文教材,学生课内课外须讲英语。所以圣约翰书院的英文水平在当时中国的大学中首屈一指。卜舫济任院长后,着手把圣约翰书院升格为大学。1890年,书院增设了大学课程,仅有大学生两名;1895年有大学生6名。1896年1月,卜舫济写信给圣公会差会部,建议在圣约翰书院增设大学部,开设文理、医学和神学三科;文理科学制3年,医科收预科毕业生,学制4年,神学科收文理科毕业生,学制3年。圣公会差会部批准了卜舫济的建议。1899年,圣约翰书院共有大学生27名,全部为男生。其中教徒学生和非教徒学生的比例为1比3,非教徒学生多为富家子弟,要缴学费120圆墨银,教徒学生可享受减免费待遇。进入20世纪,上海作为工商都市对西方教育的需求持续上升,远远超过了圣约翰大学的供应能力。1900年,圣约翰只能接受1/3的入学申请者,1904年,学生187人,大部分来自商人家庭;基督徒57名,其中4人在大学部学习。1905年,美国哥伦比亚特区颁发给圣约翰学院授予学位的许可证,从这一年起正式改名为圣约翰大学。校长仍为卜舫济。1906年,圣约翰大学设置文、理、医、神4个学院。1907年,圣约翰大学首批毕业生6名,其中4人获文学士学位。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在中国本土获得现代意义上的学士学位。由于圣约翰大学在美国注册,该校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很容易进入美国大学深造。耶鲁大学不需要考试就可接受圣约翰的学生攻读研究生,哈佛、哥伦比亚、康乃尔、芝加哥、宾州等大学也愿意接收圣约翰的学生进入他们学校读本科高年级。1907年至1908年,有30多名圣约翰的毕业生在美国留学,10多名在英国留学。后来圣约翰大学又设工学院,并附设研究院和附属高中。到1913年时,全校学生人数达到500人,其中1/4的学生在大学部学习。教师人数也增加到40名。1918年圣约翰大学把中学部分出去,成为独立的教会大学。1920年学生达到250多人。  

  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都以为潘序伦是个国文先生,后来知道他也是学生,都觉得有些奇怪,常常有人在他的宿舍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

    在圣约翰大学里,通用的语言是英文,像章程、规则、通告、书信等都是用英文书写;同学间相互交谈也是用英语;教师讲课更不用说,不论中国或外国教师全是用英语。有了这样好的条件,所以潘序伦就抓紧了英语的学习。

    起初,潘序伦在班里的英文成绩很差,教授们知道他不会说英语,所以总不向他发问。

    有一次,朱友渔在社会学班上破天荒地问了潘序伦一个问题,原应答个Yes的,但是潘序伦却错把“All right”一句答出来了,顿时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自此以后,许多教师为顾全他的脸面起见,便再也不向他发问。

    潘序伦只有自己拼命用功。卜校长和经济系主任雷曼教授看见潘序伦读书着实努力,又曾经在南京法政大学和海军军官学校读过几年,告诉他说:

    “倘若你本学期大考各科全数及格,便可以升做大学四年级正式生。”

    这样一来,潘序伦有了一个新的希望,更加努力修习功课。到学期大考,八门功课里,虽还有一门心理学成绩略差几分未能及格。然而校长、主任还是允许他做四年级的正式生,把以前在海军学校法政学校里所读的功课,来充作大学前三年的学分。这在圣约翰大学方面,确是首开先例。因此有人说潘序伦是靠了介绍人黄炎培先生的大面子,所以校长方肯特别通融的呢!

    自从成为圣约翰大学四年级的正式生后,潘序伦在学业上便始终是一帆风顺,直登彼岸。他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第一学期考试,成绩便是全班最优二人中的一个。最后毕业考试,各科成绩均为全班之冠,并在全校英文作文比赛中,得了惟一的一块金质奖章,被授予文学士学位。接下来的一学期,他八门选课的考试成绩,便有四门在90分以上,其余四门也在80分以上。全班同学50人中间,考试成绩和潘序伦一样好的,只有方立庆同学一人。这是1921年的事。

    这所学校设置的宗教科目为必修课,所用课本就是《圣经》。每逢星期日,全体在校学生照例都要到学校专门设置的教堂里去“做礼拜”。但是,这并未能使潘序伦信仰上帝,因为他之所以进入圣约翰大学,完全是为了学好英语。潘序伦在圣约翰大学求学过程中,有两点较深刻的体会:一是要在逆境中善于忍耐。如果不咬紧牙关,忍受住周围同学的种种刺激,而贸然辍学返乡的话,将有可能终生堕落下去,沉沦于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二是要有勤学苦读的毅力。如果自己不能日以继夜地勤学苦读,就不会获得圣约翰大学文学士的学位,更不可能获得留学美国的机会。总之,“成功道路多艰难,奋力前趋能过关。”

    不过那时候,潘序伦家里的情况,极为不佳。对此,潘序伦后来回忆说:连年鸰原抱痛,鸰原为兄弟之代称,鸰原抱痛指兄弟痛逝。《诗经》有“鶺鸰在原,兄弟急难”句。鼓盆遭戚,鼓盆遭戚,指丧妻。典出《庄子》,“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经济上很受打击。兼之以前我糊口四方的时候,多少总好得些薪金,现在重新就学,并且重新婚娶,非但毫无收入,反平添了巨额的特别支出,因之家境很是窘迫,一年半前自费出洋的豪念,至此早知难达目的。潘序伦:《求学经过的自述》,《商业会计》1983年第9期。以潘序伦当时的经济条件,欲留洋深造,其可能性非常渺茫。他之所以能够到美国留学,全赖简氏兄弟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资助。

    鸦片战争以后,“救亡图存,匹夫有责”,一批爱国人士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发展民族工业。其中来自广东佛山的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成为20世纪初活跃在民族工商业界的两颗闪亮明星。

    1902年,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垄断组织英美烟草公司成立,在短短的几年中,这家公司就垄断了中国的卷烟市场。1905年春,中国国内掀起了抵制美货的运动,给民族烟草业提供了发展契机。简氏兄弟瞅准这一机会,决心投资民族烟草工业。1905年下半年,简氏兄弟集资10万银元,在香港正式成立“广东南洋烟草公司”。1916年,简照南在上海租借东百老汇路栈房,购置了卷烟机,次年便开工生产卷烟。第一批产品投放市场后,效果良好。由于生产顺利,简照南不失时机地扩大生产规模,先将原来租用的地方买下来,后扩建厂房,几年之后,“南洋”宏伟的厂房出现在黄浦江畔。1917年“南洋”盈利150万元,1918年盈利200余万元,营业额达1400余万元。同年,简照南将无限公司改为有限公司,将上海分厂改为总厂,业务重心逐渐由香港转移到了上海。

    1919年10月,简照南公开向社会招股,并于当年对公司进行改组成立新公司,定名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设在上海,分别在天津、北京、营口、济南、青岛、汉口、南京、镇江、汕头、厦门、香港、新加坡、泰国等地设立分公司。还在河南许昌、山东坊子、安徽刘府设烤烟厂,全公司制烟工人总数达数万人。1923年,公司盈利400多万元,1925年盈利达1200多万元之巨。“南洋”真正成为民族资本中最大的烟草企业,简氏兄弟也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华侨巨商。简氏兄弟所生产的品牌“红双喜”,现仍在香港、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简玉阶烟厂生产。
后来在1949年9月,简玉阶应邀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是全国工商界15名代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南洋公司经过军管,于1951年2月转为公私合营。简玉阶被任命为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受聘为总经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从此纳入社会主义轨道,1966年改成国营。而简玉阶还担任过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等要职,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10月,简玉阶在上海病逝,终年80岁。而他的哥哥简照南因积劳成疾,已于1922年在上海病逝。简氏兄弟并肩打拼了30年,最终都叶落归于一处。

    话说1921年夏,潘序伦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这时他只希望早日就业,以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这时在上海《申报》和《新闻报》上,刊登的一则启事,引起了潘序伦的注意,启事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招考留学生,录取后,每月可供给膳食费八十美元,往返路费、服装费全部由公司负担;但报考条件是要有国内名牌大学保送。

    潘序伦早就想进一步深造,这对他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他又找到黄炎培先生。

    黄炎培嘱潘序伦赶紧向圣约翰大学申请,并修书给校方,予以保荐。

    潘序伦赶紧向圣约翰校方申请,学校同意保送。考试结果,他在上海考区圣约翰保送的4名考生中,被录取第一名。同时被录取的还有后来成为金融家的王志莘。不久,他们联去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

    这时潘序伦继娶后,不过两月,且因正在求学时期,和后妻鲍亚晖新婚同居,不过十数日,便要长征异国,数年不返,也未免有些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但想到求学大事,也就毅然离妻别雏,汽笛一声,向太平洋彼岸进军了。

    潘序伦此次去圣约翰大学读书,选科上颇费斟酌。按照他的特长,是比较喜欢理工各科,可是在中学里,他未能把理化好好读过,现在到美国大学入工学院,程度是跟不上的;再读文科,仍非专业;读法科师范科等,又不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所期望的,所以潘序伦决计选读商科。
    
    然而,在商科之中,中国赴美留学生绝大多数是选修“银行货币学”一科,因为那时银行业一时勃兴,大大小小的银行遍设于全国各大城市。而在当时学生中存在着毕业即失业的观念,留学生选学“银行货币”一科,不仅就业机会多,还可以谋取较高薪俸。潘序伦虽然也是从就业考虑出发,但是他采取了“人弃我取”的方针,选定了会计作为他自己的终身职业。

    潘序伦觉得,会计是一门应用面很广的学科,公私事业单位以及农业方面都有需要。所以,他认定我国日后对于会计人才的需要定会逐年增加。平心而论,潘序伦的选择还是对的,他曾说过,说来很是惭愧,现在虽是人人尊我一声会计专家,并且时有过誉我为会计学泰斗的,但在三十岁以前,我还没有好好的学过会计。记得民国初元,我在二十岁的时候,进了野鸡式的南京民国法政大学,校内也有所谓簿记一课,担任这门功课的是一个东洋没有毕业的留学生,一学期中,时常缺课,总共只发了二三十张讲义,就是上课的时候,我虽打起精神来听讲,但是始终连什么叫做簿记,还是没有听得清楚。我想这位先生自己恐怕也未必明了簿记是什么东西吧?后来我在圣约翰大学最后一学期里,新开了一班簿记,特地从美国洋行会计科请了一位外国教师,用的教科书便是科尔教授的《簿记与会计》(这本书在十几年内,我国各大学中学采作教本的极多,我在圣约翰读这本书时,在我国还是第一次用作教本)。这位教师对于簿记学的教授方法,好说是毫无经验,随便在课堂里发了些无系统的问题,便算了事,对于簿记的原理及方法,始终没有一次加以有系统的演讲,所以,全班学生的成绩都很不好。我虽然依样画葫芦般的读完了这本书,可说是仍旧没有了解簿记的整个组织。直到我进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方才算是我会计途程正式开始的时候。潘序伦:《求学经过的自述》,《商业会计》1983年第9期。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是美国一所声名显赫的私立大学。她创立于1636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作者:歪C歪    2007/9/4 8:51:08    回复此发言


2 Re:《潘序伦传》第二章 岂敢蹉跎
能不能把他在美留学经历发给我,qq22112892@yahoo.com.cn

作者:220.249.101.*    2011/6/14 23:01:45    回复此发言


3 Re:《潘序伦传》第二章 岂敢蹉跎

作者:49.80.241.*    2015/4/7 19:55:15    回复此发言


 共有贴子数3篇   [1]  


 回复:
游客也可发言(记录IP),请遵守视野网站言论规则文明发言
注册用户发主贴获视野积分2分,跟帖1分。
标题:
内容:
验证码: 请在验证码框输入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上海市青浦区蟠龙路200号(201702)    联系技术:021-69768000-68145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01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 版权所有  关于视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版权  视野动态  意见反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