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财会通讯》1996年第10期对汤老师的介绍
基本简介:
汤云为教授1944年出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1981年赴美国留学,1983年获上海财经学院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5月起担任博士生副导师, 硕士生导师,并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 1990年晋升为教授。同年10月应聘任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美国会计学会会员,英国公认会计师公会顾问,上海证券交易所专家委员会委员、上市委员等职。
汤教授在会计和审计理论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他治学严谨,学风深入,见解新颖独到。近几年来,出版了颇有影响的专著、译著租教材近10部,发表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40余篇,承担了财政部、国家审计署等有关会计审计方面的科研项目多个。同时,他还担任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会计卷)和(审计卷)常务主编、《会计审计博士文库》副主编。在会计理论领域,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计量核心问题上。除了国内的论著,他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阅读了所能看到的几乎所有物价变动会计计量问题的国外文献,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潜心研究了我国当前物价变动的特点及某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提出了重置成本会计的新模式。他所著的《重置成本会计论--物价变动的会计对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详细论证了实行重置成本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据充分,阐述缜密,填补了我国会计学这一领域的空白,著名会计学者葛家澍教授和余绪缨教授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94年,该书被评为上海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1986-1994),19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他撰写的多篇探讨会计计量问题的论文,在国内颇具影响。论文《成本补偿理论与重置成本会计》获潘序伦中青年会计、审计优秀学术论文奖。在审计理论方面,他率先提出"两把尺子"的建议,即在审计被审计单位时要以会计准则为准绳,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必须以审计准则为依据,并亲自参加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课题组,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在审计方法上他提出必须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代之以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确定审计方案的新方法。在审计基础理论方面,他提出了社会经济责任关系、可核实评价、审计人员责任、内部控制等四大假设体系,为演绎法审计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他还在此基础上推演出审计概念、审计准则、审计程序和实务,初步构筑了审计理论的演绎体系。这在我国属于首创,受到审计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造成广泛影响。由他参与起草提纲和编写的《审计学概念》一书(娄尔行主编)曾被列为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并获财政部优秀教材荣誉奖。与娄尔行教授合作撰写的《试论经济效益审计》获上海市社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上海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
通过长期研究,汤教授深感我国的会计水准要达到一流水平, 尤其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必须借鉴世界各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已有成果, 促进会计学界的学术交流。由于他两度赴美进修会计实务和理论研究,对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理论和实务有切实的了解,他不遗余力地介绍国际会计理论动态和实务经验,在国内刊物上撰文10多篇,并翻译了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会计审计名作,如《会计理论》、《审计理论》、《内部审计实务》、《蒙哥马利审计学》、《经营审计概论》等,并任《世界会计审计名著译丛》副主编,系统深入地介绍了各国的研究成果,使我国的广大读者有机会了解、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审计理论和方法。在他的多方努力下,使英国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将它的中国培训中心设在上海财经大学,又和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达成协议,在上海财经大学设立培训点。
与此同时, 他将中国会计问题的研究成果积极地介绍到国外。在为香港理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期间,专门介绍中国会计,并与该院教师合作,将讲课内容用英文写成《中国的财务与会计》一书,由著名的朗文(long man)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为中国会计走上国际讲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出版公司特地在精装封面印上"所有对中国当前的财务环境感兴趣的企业主管人员、投资者、会计师和学术界的主要指南"。美国最具权威性的会计杂志《会计评论》发表书评,对它作了充分肯定的评价。该书己再版并准备修订再版,此书在国际上造成颇大影响。
汤教授一直活跃在国际会计学术界。他在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会计国际研讨会,并多次作大会主题发言, 并在英、美、日等国的10多所著名大学作学术报告。 他目前担任了美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研究》(英文)杂志编委会成员,香港《亚太会计杂志》(英文)编辑,英国注册会计师公会(ACCA)的培训顾问,北美华人会计教授会国际理事等职。他在国外会计杂志上用英文撰写的《中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中国的合资企业会计》和《中国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等,加深了世界各国对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了解,吸引了一些有志于研究中国会计问题的西方人士。
汤教授的成就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亚洲第一本国际会计学术刊物《亚洲会计评论》邀请他任编委会成员,国际上权威的"美国传记协会"确定将他列入第五版国际杰出成就名人录。尤为骄人的是,他被美国会计学会评选为1996年度杰出国际访问学者(Distinguished International Visiting Lee truer)。这是世界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会计学者,也是继日本之后亚洲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会计学者。获得这一荣誉殊非易事。这是中国会计界的一件大事。
汤教授还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坚持为各类学生讲授《会计理论选读》、《高级财务会计》、《经济效益审计研究》、《管理会计》、《英文财务会计》等,其中有些课程均用英文讲授。他开设的课程大多为教学改革中的新课,难度较大。但因其讲课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形式生动活泼,故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对于会计教育,他主张必须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共同课程和专业相关课程。对于专业课程,他主张增加信息量,有理论深度,要纳入各国的长处。由汤校长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戴炜栋校长共同主持的国际会计专业,全套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全方位与国际接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项目被评为1993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汤教授1995年被推举为中国会计教授会的首任会长。
汤教授自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学校工作以来,正面临着我国深化改革, 加快开放,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新时期,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上海财经大学要争取在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管理水平方面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并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的要求,以振兴上海财大为己任,认真分析了学校教育改革的客观条件, 提出现时正是上海财大的天赐良机。他深知机遇不可多得,时不我待。然而,挑战十分严峻,不容轻视。只有改革才是生存之道、发展之路。在党委领导下,连续四次召开全校性的教改研讨会,组织力量深入调查学校现状,广泛听取各方面有代表性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在九十年代,要根据国家建设、改革与开放的需要,在适当扩大规模、增加数量的同时,将发展重点放到深化学校内涵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上, 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为主,经(济)、管(理)、法(政)、文(人文)结合的多科性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建立能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有效机制,在国内居于一流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上海财经大学211工程建设规划及发展战略目标实际步骤》,勾画了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 正式向财政部提出了申请立项。在汤教授和学校党政领导、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学校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 相继与民营企业--南德经济集团联合首创举办了上海财经大学南德国际经济管理学院, 与珠海恒通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上海财经大学恒通工商管理学院{MB的, 与上海能源化工公司合作创办了上海财务金融学院, 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创办了上海证券期货学院, 与上海万泰集团合作创办了万事投资学院。由企业集团提供经济资助,增添办学设施,改善教师待遇。并在学院中实行了全新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作为学校的试验区引入新的管理机制进行综合改革, 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肯定。与此同时学校还先后与企业集团组建了现代经济研究所、亚洲经济研究所和现代企业研究所等, 走出了一条高等教育和科研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新路。汤教授还大力推动学校的国际合作。上海财经大学先后与20余所国外的大学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校际合作, 并获国家教委批准成为上海第一所与国外大学合作准授外国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的学校, 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实质性的一步。学校也从过去单一的财经类高等学校发展为以经济管理学类为主, 兼有理工类、法学类、语言文学类的多层次、多科性大学, 成为国家教委批准的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以及设立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后流动站的全国首批高校之一。 1993年学校荣获"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为部属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全国系统先进集体。
(来源:《财会通讯》1996年第10期)
●研究方向:会计计量核心问题及审计理论
●论文题目:重置成本论
●代表作品:《论重置成本会计》
●指导教授:娄尔行
作者: 2007/9/30 11:0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