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在这里读懂会计

已有3756用户贡献34298词条
 会计词吧于守华吧 — 浏览贴子

 快速回复 共有贴子数1篇   [1]  

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暨博士后科学论坛”--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北京大学
为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及辉煌成就,更好的贯彻科学发展观;同时展现中国博士后这一高层次研究和管理队伍在各领域取得的优异成果,鼓励博士后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由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大学人事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北京博士后联谊会承办的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暨博士后科学论坛”将于2008年5月18日上午8:30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人事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博士后联谊会
论坛时间:2008年5月18日
论坛地点: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
论坛邀请嘉宾和领导来自以下各部门:
全国人大、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等部门及各高校校长
特邀主讲嘉宾:
厉以宁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江  平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著名法学家
欧阳钟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首届“国氏”博士后奖励基金获得者
张维迎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论坛具体安排:
上午  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
8:30—9:50    论坛开幕式,嘉宾致辞
9:50—12:00   特邀嘉宾主题演讲
江    平:   从国企改革到事业单位改革
厉 以 宁:   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经济改革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欧阳钟灿:   博士后自主创新的黄金时期
张 维 迎:  理解中国改革三十年
下午1:30—4:30
分论坛一:
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类)        
地点:百年讲堂 202会议室
主持人:曹凤岐教授、龚六堂教授
曹凤岐教授专题演讲:从制度层面建设稳定的资本市场  
报告文章:
第一作者    题目    单位
王永中    软预算约束:对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一个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李燕凌    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实证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钟 钰    我国工农业互动现状、协同问题及政策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
刘晓辉    汇率制度分类重要吗?——经济学文献为我们贡献了什么?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程志强    资源繁荣与工业化——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杨建芳    教师收入对师资供给的影响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     
景柱    中国汽车产业的出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陈咏梅    中国吸引外包的比较优势识别及政策含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
朱晓武    组织结构理论与方法评介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蔡  昌    遵从税制约束的征纳行为博弈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
刘志雄    企业文化对公司治理、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影响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李金波    儒家孝道、代际交换与经济增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沈凤武     基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垃圾危机治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尹凌青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新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吴友军    资本主义的反市场经济实质与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走向    北京师范大学
分论坛二:
自然科学类
地点:百年讲堂 四季庭院
主持人:王其文教授、张亮仁教授
报告文章:
第一作者    题目    单位
李军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研究进展与思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郝庆兰    Activation pressure studies with an iron    天津科技大学
淡丹辉    大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实践与展望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
孙红灵    Power Flow Analysis of Floating Raft System with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s    Institute of Acou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谭茂金    多物理场测井数据联合反演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贺博    人工模拟沙尘暴环境下绝缘子积污特性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马黎春    罗布泊干盐湖研究进展及展望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志鹏    时频分析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综述    北京科技大学车辆工程研究所
彭致功    基于遥感ET数据的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典型农作物耗水分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M.S. Islam    Contact activities of some monoterpenoids and diatomaceous earth against three species of stored-product Coleoptera    华中农业大学
刘胜新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in Mg-Al-RE(Sb) Alloy    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陈雄斌    光互连技术研究进展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
侯建军    内陆淡水水域超微型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刘治国    基于MVM和CVM的能矿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损失价值评估    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朱方石    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实验研究现状的评述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分论坛三:
社会科学(综合类)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21教室
主持人:韩茂莉教授、姚国建教授
报告文章:
第一作者    题目    单位
桑东升    快速城镇化地区人居环境发展的实践反思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史瑞杰    当代中国政府正义探析    天津商业大学
刘道远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法律制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李华伟    风险社会与基督徒的意义及生活秩序之建构    北京大学,宗教学系
廉 思    三十年来我国政治价值观的演变及原因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刘 毅    他山的石头——1978年以来中国法学翻译的回顾与分析    北京大学法学院
徐 瑄    财产权及其交互性 ——马克思和科斯发现了什么    暨南大学法学院
杨思斌    中国社会救助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中国人民大学
崔天兴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述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周林刚    城市化后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及其制约因素    中共中央编译局
邓建中    个人资料法律保护的几个基本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
王懂棋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栾亚丽    马克思价值主体性思想原典探究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张康林    论我国户籍迁移制度的变革    中国政法大学
刘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及其世界意义——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为视角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吴中胜    三十年来中国古典诗学形式批评研究的有关思考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附件:其他入选论文
第一作者    论文题目    工作单位
董平均    光武“度田”新论    河北经贸大学
肖世杰    政治参与的法理分析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王鸿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历程的思辨与新模式    审计署科研所
陈丽    近30年来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研究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何娟    关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于守华    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基点论我国专家责任体系    中国科学院
路卓铭    国际收支非均衡前提下的弹性理论检视与深化
——基于人民币升值贸易收支效应分析的案例应用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张蓓蓓    中国发展REITs的风险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王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载体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韩小威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效果鉴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邓旭    中央企业A+H整体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刘金    风险投资促进科技创新的再认识    浙江大学、海通证券研究所
赵晶媛    论区域知识管理模式及政府的角色定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徐程兴    商业银行分客户的盈利评价模型    中国工商银行
胡维平    西方广告理论发展与“占位”思想的演变    复旦大学
张晓晴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演进与政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庄德水    利益冲突:一个廉政学概念的研究综述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吴云勇    从三缺口模型看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辽东学院经济学院
曾德荣    经营者激励契约研究——一个传统委托代理的改进模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谢刚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公告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
周晴    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同基准利率改革之间的矛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孙文莉    关于汇率变动对产业内贸易影响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郭翔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何一鸣    国有企业破产、政府改革战略与预算软约束失灵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黄和平    基于MFA与AHP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动态评价    南京大学
陈立中    总量贫困测度研究述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陈梦根    股价波动率的持久性:基于沪深股价指数的实证研究    天津财经大学
王永中    软预算约束: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一个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
黄璟    国有上市银行资本管理策略研究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博士后
井然哲    产业集群发展机理研究综述    清华大学
刘素玲    沿海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展望    大连理工大学
刘颖悟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马衍伟    中国税制改革30年:回顾、评价与展望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聂好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买办研究综述    郑州大学
张宁    Review on Cross-Cultural Research in HCI    大连海事大学
王振宇    财政“两个比重”:考量与改进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周林刚    城市化后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及其制约因素    中共中央编译局
周金荣    中国注册税务师专家责任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孙即超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水利事业的成就    清华大学水利系
陈学习    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研究进展    中国矿业大学
方新秋    煤层困难条件下无人工作面开采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何炜    溢油分散剂研究综述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胡立峰    农业对延缓全球变暖的积极意义    中国农业大学
李新梅    大型风力机叶片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刘高辉    基于带通采样的正交数字下变频方法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
刘卫光    光谱图象亚象素配准方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所
卢红霞    利用高炉废渣制备建材微晶玻璃    郑州大学
吕鑫    一种插层聚合纳米复合材料的调堵特性研究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马从安    露天矿生产与生态重建适宜性评价专家系统    中国矿业大学
谢花林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江西财经大学
曾少军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能源路径研究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CDM中心
张春香    压铸镁合金油锯导板压盖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研究    郑州大学
张交东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深部走滑构造及其形成时间    中国科学院
郑文    基于技术选择管制的控制器设计与应用实例    东北大学
周琼    瘴气研究综述    中国人民大学
李东    基于多核处理器的高级语言计算机    哈尔滨工业大学
梁恒    藻类控制与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
徐信    一种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的抗多径码元定时同步跟踪方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
余报楚    大跨径独塔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随机地震响应及抗震可靠度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
李忠国    我国电子废物产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陈毅    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华东政法大学
段厚省    英美民事诉讼中诉因制度的历史变迁    复旦大学法学院
郭创    临近空间飞行器用惯性/北斗/天文组合导航系统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
李兰英    从技术到情感:刑民交叉案件管辖    厦门大学法学院
李寿初    统治合法性:观念的共识    复旦大学
马更新    波斯纳的法律经济学理论与知识产权的哲学基础    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彭海青    刑事裁判共识及其与传统价值理论的关系    中国社科院法学
任丹丽    村民自治制度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    东南大学法学院
孙丽娟    对中国法制史研究的思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唐翀    试析发展中国家的军人与外交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
詹庆    直销交易主体的法律属性研究    北京大学
陈巍    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理论综述与人本主义司法观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Saiful     Contact activities of some monoterpenoids and diatomaceous earth against three species of stored-product Coleoptera    华中农业科技大学
薛春林    基因佐剂CpGDNA对生长抑素DNA疫苗pES/2SS的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于睿莉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对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促炎作用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于永生    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体外蜕膜化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刘全勇    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聚酯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    北京化工大学
田舜莲    多次电针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慢性内脏痛敏的影响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
程桂石    双极膜电渗析(EDBM)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展望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高中华    近几年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几个趋向    中央党校
郭继承    论儒学的内在层次与当代生命力    中国政法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冷慧    语篇分析的文化语言学视角    辽宁师范大学
刘岩    风险意识启蒙与反思性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
马晓燕    女性主义视角的社会正义研究述评    清华大学
谭扬芳    哈耶克新自由主义有限民主观评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杨超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德育理论和实践的人本化进程    华南理工大学

杨赛    全球化语境中的音乐美学学科定位    上海音乐学院
杨晓林    中国第六代电影的电影史意义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左秀兰    全球化时代的语言规划与社会和谐    大连海事大学
贾朋俭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研究综述    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高山    关于高层建筑分布及城市高度控制规划的思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庞丹    批判、继承与创新——中国杜威思想研究30年    沈阳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汪振军    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    郑州大学
郑梦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权利规约对各国宪法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卞坤      西部地区乡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后晓荣    秦三川郡置县考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陈清茹    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左”倾盲动主义的再考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黄乃江    菽庄吟社与上海南社之比较    复旦大学中文系
谢慧    钱端升与《今日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李丁    中国公民教育三十年以其历史使命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龙    嬗  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周林刚    城市化后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及其制约因素    中共中央编译局
单大圣    改革开放30年来合作医疗发展及经验教训    中国人民大学
姑丽娜尔•吾甫力    鲁迅与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    复旦大学中文系
王红漫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背景下的“看病贵”问题的研究    北京大学
沈莹    “城中村”居住形态现状及演变的调查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Hu Rongrong    APPROA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ERNACULAR DWELLINGS IN THE AGRICULTURE AREA IN TIBE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张孟媛     关于美国民主的清教渊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概况及实施特点
更新日期:2004-10-08
    1. 发展概况
1985年以来,我国博士后事业从无到有,各方面的工作不断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大体来讲,博士后事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创立阶段(1985年~1988年)。1985年由原国家科委牵头,组成了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国博士后工作。此后,国家科委先后下发了《关于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请办法的通知》(1985年8月)、《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工作暂行规定》(1986年3月)、《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试行条例》(1986年11月)和《博士后经费管理使用暂行规定》(1987年4月)等文件。为了给博士后研究人员创造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会同教育部、人事部、公安部、商业部等,就博士后研究人员及其配偶和子女户籍管理、劳动人事关系、住房、上学、工资、职称评审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些政策与规定,初步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后制度的基本框架。
稳步发展阶段(1988年~1998年)。1988年后,博士后工作划转国家人事部负责。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博士后工作稳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1985年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首批批准在72个单位设立了102个博士后流动站,这些流动站大多集中在理科。此后,又陆续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设站工作,设站学科从理科逐步扩展到理、工、农、医、哲、法、文、教育、经济、历史、军事、管理等十二大学科门类的78个一级学科,设立流动站总数达到近800个,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流动站工作网络。1990年开始进行了国家、地方、设站单位三级管理改革试点,逐步下放管理权限,在保证博士后质量的前提下,相继出台了一些促进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改革措施,使博士后招收和管理方式、投资渠道逐渐多样化。为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1994年决定在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越来越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走入企业,成为博士后事业新的生长点。自1988年以来,招收博士后人数迅速增加,平均每年增长约23%,到1998年底,每年招收人数达2000多人。随着博士后规模的扩大,博士后工作在科技、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提高阶段(1998年至今)。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初期逐步创立起来的,其制度框架中难免带有许多传统体制的痕迹。自1998年以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要求,明确提出了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分级分类管理、运转高效灵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后管理体制的任务。2001年召开了全国博士后工作会议,制定了《博士后工作“十五”规划》,重新修改颁布了《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并进一步制定了《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目前,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推动博士后事业不断持续发展的潮流正在兴起。
2.博士后制度实施的主要特点
1、国家主导、大力推动。
由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我国博士后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自上而下、在国家主导下建立并推行的。开始,小平同志就大力倡导和支持,并对实行博士后制度的目的、意义、发展方向以及具体措施都做了明确批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博士后事业发展,为做好博士后工作做了重要批示,江泽民总书记等十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还为博士后制度亲笔题词,这在我国人事工作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为使博士后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成立了由人事、科技、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领导和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制定规划和宏观政策并协调有关工作。政府主管部门(现为人事部)统筹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不断研究解决博士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协调推动的良好局面,有效地推进了博士后事业的发展。这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快速发展、迅速形成规模的重要原因。
2、体系独立,统一规划与管理。
我国博士后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相一致、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我们在国家整体发展的大局下,谋划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战略。在设立流动站时,设站单位和专业都是根据国家经济、科技、教育以及国防事业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博士后招收数量是与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相适应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更是根据产学研相结合、科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需要,着力克服长期以来围绕我国的研究与应用两张皮的弊端,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与此同时,为推行博士后制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措施并制定了一整套优惠政策。这些特殊措施与优惠政策,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规范了选拔、培养和使用的各个管理环节;保证了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合理流动,使其从进站到出站得以畅通无阻。这些措施与优惠政策,实际上突破了旧的人事、科技、教育、户籍管理等制度的一些束缚,使博士后的管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开辟了高级人才培养、使用和流动的一条“绿色通道”。
3、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投入,引导和调动社会广泛参与。
根据责权利对等的原则,随着博士后发展规模的扩大,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投入,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现在国家财政对博士后工作的投入主要有三类:(1)每年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拨发博士后日常经费,现经费标准从初期的每人每年12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0000元;(2)设立博士后科学基金,专门择优资助部分博士后研究人员创新性科研工作;(3)拨款建造博士后公寓,“七五”、“八五”期间建造了3750套(国家投资3000万元),“九五”期间再建2000套(国家投资2亿元)。
除国家财政投入外,全国博管会还适时制定一些鼓励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各地区、部门、设站单位、企业都成为投资者,形成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目前,在直接投入博士后事业的经费中,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设站单位与企业的投入已超过50%。在招收方式上,由国家资助招收,发展到自筹经费招收、依托项目招收、企业招收等多种形式。许多地方、部门和单位,也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博士后科学基金,建造了上千套博士后公寓。可以说,没有国家财政投入和社会的直接参与,在我国形成这样一个全新的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才的制度是不可能的。
4、坚持“吸引、培养、使用”和“产、学、研”两个三结合。
博士后制度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或科研工作制度。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将博士后制度高度概括为“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人才”。十几年的历程证明,我国博士后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凝聚和吸引人才,在使用中培养人才,把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结合起来。通过设立并建设好一批高水平的流动站和工作站,筑巢引凤,把海外留学博士和国内优秀博士引导、调配到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方,使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增加投入、加强培养,使得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成长。
在博士后研究工作中,注意引导其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人员走入企业。当前,企业博士后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使生产、科研紧密联系,使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企业技术进步等融为一个整体。坚持两个三结合,使博士后事业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61.237.230.*    2009/6/2 10:23:19    回复此发言


 共有贴子数1篇   [1]  


 回复:
游客也可发言(记录IP),请遵守视野网站言论规则文明发言
注册用户发主贴获视野积分2分,跟帖1分。
标题:
内容:
验证码: 请在验证码框输入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上海市青浦区蟠龙路200号(201702)    联系技术:021-69768000-68145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01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 版权所有  关于视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版权  视野动态  意见反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