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溪,男,浙江东阳人,1977年11月出生于辽宁本溪,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会计硕士生导师,院长助理。
电子邮箱:snascorwu@yahoo.com.cn
方向
审计市场、审计师选择与审计定价
课题
[1] 参与
财政部2008全国会计科研重点课题“会计监管与反腐败机制建设研究”(依托单位:财政部监督检查局、驻部监察局;项目批准号:2008KJA01)
[2] 主持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委托项目“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案例开发(第一批)”(项目期限:2008年6月-2008年12月;已结项)
[3]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面上项目“基于注册会计师个体视角的中国证券市场审计行为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70602020;立项时间:2006年9月;结项报告提交期:2009年12月;相关成果统计截止期:2010年12月;进行中)
著作
[1] 《双重
审计模式下的审计
独立性与审计定价:中国
B股市场的证据》.200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月第1版
[2] 《会计信息、独立审计与公共政策》.2004.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月第1版 (与
李爽教授合作编著)
[3] 《审计定价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2004.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月第1版 (与
李爽教授合著)
[4] 《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报告行为:监管视角与经验证据》.200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月第1版 (与
李爽教授合著)
[5] 《审计师变更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200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月第1版 (与
李爽教授合著)
论文
[1] The Timeliness and Consequences of Disseminating Public Information by Regulato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9. forthcoming (with Michael Firth and Oliver M. Rui)
[2] 双重审计制度取消后的
B股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费用:初步分析.
《审计研究》.2009. forthcoming (与
李爽教授合作)
[3] 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国际化:基于国际会计与财务学术期刊的初步分析.
《会计研究》.2008.第12期. forthcoming (与
李爽教授合作)
[4] 监管处罚中的“重师轻所”及其后果:经验证据.
《会计研究》.2008.第8期: 23-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注册会计师个体视角的中国证券市场审计行为研究”[批准号:70602020]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8年
10月15日全文编发为行业发展研究资料[No.2008-10])
[5] 非经常性损益、监管制度化与ST公司摘帽的市场反应.
《管理世界》.2008.第8期: 33-39 (与
孟焰教授、
袁淳副教授合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非经常性损益
会计规范研究:会计要素体系与会计报表分层模式的重构”[批准号:70672065]的阶段性成果)
[6]
审计失败中的审计责任认定与监管倾向:经验分析.
《会计研究》.2007.第7期: 53-61
[7]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Big 5 Pricing: Evidence from China’s Binary Marke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Vol.42 No.1 (March 2007): 1-24 (with Charles J.P. Chen and Xijia Su)
[8] 盈利指标监管与制度化的影响:以中国证券市场ST公司申请摘帽制度为例.《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6.第8卷第4期(12月): 95-115
[9] The Effect of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 Profitability Requirement: Evidence from China’s “Special Treatment” Withdrawal Regulation. 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 Vol.8 No.4 (December 2006): 116-137
[10]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质量控制:基于中天勤合并案例的经验分析.
《会计研究》.2006.第10期: 79-8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注册会计师个体视角的中国证券市场审计行为研究”(批准号:70602020)的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财务与会计导刊(下半月.理论版)》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
[11] 改聘审计师与上市公司治理:1995-2003年间的经验证据.
《审计研究》.2006.第3期: 52-60 (与
李爽教授合作)
[12] 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自然轮换状态与强制轮换政策的初步影响.
《会计研究》.2006.第1期: 36-43 (与
李爽教授合作)
[13-Cn] 异常审计收费与不利审计结果的改善.《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第7卷第4期(12月): 1-28 (与
陈杰平教授和
苏锡嘉教授合作)
[14-En] Abnormal Audit Fe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Unfavourable Audit Outcomes. 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 Vol.7 No.4 (December 2005): 29-54 (with Charles J.P. Chen and Xijia Su)
[15] 后中天勤时代的中国证券审计市场.
《会计研究》.2005.第6期: 10-15 (与
李爽教授合作)
[16]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界
鉴证报告的自我供给及其特征:经验证据.
《审计研究》.2005.第1期: 22-31 (与
李爽教授合作)
[17] 不利审计意见的改善与自愿性审计师变更:1997-2003年间的趋势描述及其含义.
《审计研究》.2004.第5期: 13-19 (与
李爽教授合作)
[18] 监管信号、风险评价与审计定价:来自审计师变更的证据.
《审计研究》.2004.第1期: 13-18 (与
李爽教授合作)
[19-Cn] 补充
审计模式与审计
独立性:中国
B股市场的证据.《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第5卷第3期(9月): 43-71 (与
李爽教授合作)
[20-En] Supplementary Audit Patterns and Auditor Independence: Evidence from China’s B Share Market. 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 Vol.5 No.3 (September 2003): 72-102 (with Prof. Shuang Li)
[21]
盈余管理、审计意见与
监事会态度——评
监事会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审计研究》.2003.第1期: 8-13 (与
李爽教授合作)
[22-Cn] 审计意见变通及其监管:经验证据.《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2.第4卷第4期(12月): 1-28 (与
李爽教授合作)
[23-En] Audit Opinion Modification and Its Regul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 Vol.4 No.4 (December 2002): 29-57 (with Prof. Shuang Li)
[24] 审计师变更的监管思想、政策效应与学术含义——基于2002年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监管措施的探讨.
《会计研究》.2002.第11期: 32-36 (与
李爽教授合作)
[25]
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
《会计研究》.2002.第2期: 28-36 (与
李爽教授合作)
[26] 证券市场审计师变更的信息披露:制度比较与现状分析.
《审计研究》.2001.第3期: 29-33 (与
李爽教授合作)
[27] 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可避性假设下的模型解析与启示.
《会计研究》.2001.第6期: 58-63 (与
李爽教授合作编译)
[28] 《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对高校学历教育的意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第10期: 26-27
[29] 证券市场配股政策的变迁及其市场影响.《证券市场导报》.2004.第10期: 61-65 (与鲍恩斯和
李辉合作)
[30] 准则制定导向:原则VS规则.
《中国财经报》.2004-8-20 (与
李爽教授合作)
[31]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及相关服务收费信息首次披露的特征及其含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第2期: 50-57 (与
李爽教授合作)
[32] 会计双重披露差异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研究述评.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第10期: 20-23 (与程璐合作)
[33] 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若干争议与探讨.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第5期: 8-11 (与
李爽教授合作)
[34] 制度因素与独立审计质量——来自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经验证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第6期: 29-34 (与
李爽教授合作)
[35] 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变更的若干特征分析.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第1期: 27-30
[36] 预亏公告的及时性提高了吗?——兼对预亏公告发布标准的探讨.
《中国财经报》.2001-10-25
[37] 审计师变更的市场反应:初步的经验证据.《证券市场导报》.2001.第10期: 1-10 (与
李爽教授和
李辉合作)
[38] 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集中度与注册会计师
独立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第9期: 14-16
[39] 独立审计市场的阵痛与蜕变.
《中国财经报》.2001-9-7
[40] 审计师变更及其监管.
《中国财经报》.2001-8-30 (与
李爽教授合作)
[41] 能否离真实更近些——ST深华源2000
年报事件探析.
《中国证券报》.2001-5-31
[42] 证券市场中的审计师变更研究.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1.第5期: 10-15
[43] 家族企业内控的缺陷——由一例家族型民企上市审计引发的思考.
《中国财经报》.2000-4-12
[44] 从“会计鸿沟”到“创建性思维”——谈美国会计教育革新对我国的启示.
《财务与会计》.2000.第3期: 51-52 (与
李爽教授合作)
荣誉
[11] 2008年7月,学术论文“
审计失败中的审计责任认定与监管倾向:经验分析”(
《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荣获
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度会计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10] 2008年6月,荣获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涌金奖励基金——教师学术奖
[9] 2007年12月,专著《双重
审计模式下的审计
独立性与审计定价》荣获中央财经大学2005-2007年度优秀学术专著二等奖
[8] 2007年6月,学术论文“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质量控制:基于中天勤合并案例的经验分析”(
《会计研究》2006年第10期)荣获
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度会计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7] 2006年6月,学术论文“后中天勤时代的中国证券审计市场”(与
李爽教授合作,
《会计研究》2005年第6期)荣获
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度会计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6] 2005年11月,博士学位论文《双重
审计模式下的审计
独立性与审计定价》荣获2005年
杨纪琬奖学金优秀学位论文奖
[5] 2005年2月,学术论文“准则制定导向:原则VS规则”(与
李爽教授合作,
《中国财经报》2004年
8月20日)荣获财政部
会计司、
中国会计学会、中国财经报主办“完善我国会计标准体系有奖征文”一等奖
[4] 2004年10月,学术论文“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界
鉴证报告的自我供给及其特征:经验证据”(与
李爽教授合作)荣获
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厦门天健杯”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3] 2003年2月,学术论文 “制度因素与独立审计质量——来自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经验证据”(与
李爽教授合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年第6期),荣获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2] 2002年2月,学术论文“证券市场中的审计师变更研究”(发表于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年第5期),荣获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1] 2001年6月,学术论文“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变更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与
李辉合作),获中山大学现代会计与财务中心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转轨经济中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3] 2008年6月,荣获2008年中央财经大学澳洲会计师公会教师奖励基金
[2] 2005年12月,荣获中共财政部机关委员会授予的2003-2005年度财政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 2004年7月,代表财政部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参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战略研究工作,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
社会职务
中国会计学会个人会员
美国会计学会个人会员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